10月1日,是牛天苟与邓丽君结婚的日子。
这时的牛天苟已年满27,进入28岁了,邓丽君满19,进入20岁,刚好与学生赵晓艳同龄。
结婚准备得很简单。
新房布置就是把老屋的房间打扫了一遍,然后在土墙上糊了一摞从学校拿回来的报纸,是三弟帮忙他干的。
置办的物品就是一套组合柜800元,一张长沙发300元,一张桌子和四个小方凳100元,一台“沪海”牌黑白电视500元,一台收录机300元,总计2000元,这些都是老爸用板车帮他从云阳县城里买回来的。
没有洗衣机,更没有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微波炉这些刚在婚礼上流行起来的时髦玩艺。
家里安排妥当后,9月30日,牛天苟便揣了妈妈交给的500元钱来到了邓丽君的家里,算是迎亲。
她的爸妈倒是很开明,也很体谅牛天苟家,除了500元钱外,没有要彩礼,也没有要红包,客人们也都没有按农村嫁女的旧习那样过分为难他。
第二天一早,牛天苟便带着邓丽君乘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送他们出门时没有哭嫁,她的妈妈脸上还带着微笑,似乎是在祝福着自己的女儿,途中遇到几位嫂子跟邓丽君开玩笑:“怎么?这样就跟着人家走啦?”她只是抿嘴一笑。
没有婚车迎娶,更没有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之类的首饰,连结婚照都省了(还是后来补照的),除去了一切繁文褥节。
回到家里后,邓丽君看了看新房,倒是没有说什么。
床是几年前爸妈请木工做的,二弟三弟嫌样式老气,他们结婚时都没要,留给了牛天苟。两床被子是邓丽君从家里带来的。
接下来的婚宴举行得也简单,没有赶时尚去饭店,请了一厨子就在家里操办。
招待老师们和亲戚们的宴席总共只摆了4桌,没有邀请村民们。
婚礼过后老爸一算账,也就用去3000元,这样的婚礼即使是在农村也算是最简朴的。
但牛天苟心里很踏实、很满足,因为他没有给双方的父母增加负担,更没有欠债。他没有必要与别人攀比。
他觉得,只要两人情投意合,比什么都强。
10月4日,牛天苟与邓丽君去了一趟江城,一半算是“结婚旅游”,一半是去看看省政府机关某连队举办的养猪函授班的情况,这是他从报纸上得到的消息。
因为老爸早已向生产队里给邓丽君要了1.2亩田,种田就得养猪。
牛天苟的妈妈说,农村人养猪就是攒钱,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可以充分利用残菜剩饭和粮食加工的下角料,还可积累农家肥料。
牛天苟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不过,他想学习科学的养猪方法。
上午到达江城硚×区,他们两人走过××大桥,乘上1路电车,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来到××湖,然后由儿童公园又到了一所小学旁,问了几处,才算找到“江北省人民代表da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门口的士兵看了看他们的证件,对他们道:“进去后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左拐,再到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右拐,一直走下去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