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就是略显尖锐的轰鸣声……
而这本来也是容易出现低温失效的
技术人员也在使用仪器同步监测着飞机的状态。 正式的审定标准要更加严格细致。
听到他的声音,常浩南也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砰——”
海谊德并没有做出多么夸张的动作,只是紧紧捏起拳头,半蹲下身,口中不断念叨着。
而在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整个系统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到正常的设计水平。
专项试验涉及到的科目内容其实很少,只有发动机冷车启动相关的几项。
只要再完成这一哆嗦,涡扇10就将正式完成设计定型鉴定。
作为一种苏联设计生产的型号,飞机本身是经历过北极圈严寒考验的。
当然,国家鉴定测试,肯定不是飞行员说成功就成功了。
“发动机启动1
在电气共同驱动下,供应发动机的燃滑油系统也被启动。
低温状态下,油料的流动特性,以及管道、泵和阀门的工作状态会受到影响。
“常总,大功告成了1
凌晨1:40分。
顺利通过!
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攥紧了拳头。
尽管自检通过并不100%意味着发动机状态完全正常,但至少说明相关电控单元处在可用状态。
另外,这次测试也将为后续在整机相关的国家标准中引入同类试验进行铺垫。
“那就开始吧1
“设备通电成功,发动机自检系统开始工作1
常浩南往前迈了一步,拿起无线电话筒。
无线电中传来了座舱内飞行员的声音:
魏强啪地立正,抬手向常浩南敬了个礼。
“发动机启动成功1
鉴定组组长出身空军,此时已经乐得合不拢嘴:
好一会之后,包括刘永全、殷永泽在内的几名副总师从周围凑到近前,分别和常浩南以及海谊德拥抱,或是握手。
随着常浩南的命令下达,战机周围已经等待了好几天的车辆和人员顿时开始忙碌起来。
生产定型和设计定型,属于听着相似但干起来完全不一样的两项工作。
稍远距离之外,总装备部的鉴定组组长摘下耳机,站起身看向常浩南一行人:
旁边的海谊德猛地跺了跺脚,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抖。
但这毕竟是全华夏第一次进行同类条件下的测试,所以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处细节都要完善地测试到。
“成功了,成功了……”
但从停车到启动的瞬态过程却不行。
其实本来,军机测试更适合在军用机场展开,但当地并不具备维护第三代战斗机的硬件条件,所以这次跟着歼11WS过来的还有一架携带设备的伊尔76。
常浩南甚至无法分辨,一些人眼睛周围挂着的,到底是哈气成霜,还是被冻住的泪水……
从计时结果来看,虽然反应比正常情况偏慢,但仍然处在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
尽管距离严格的“设计定型”还有些纯行政的流程要走,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完全可以开香槟了。
但最终,一切还是如他所期待的那样:
“油温、油压、燃油流量正常,油门状态响应正常1
如果后续确认低温确实不会对某些步骤造成风险,再考虑做减法的问题。
所以,这次需要测试的就只有两台涡扇10发动机——
……
气温已经下降到了-43.2℃。
他把左手从连指手套里抽出来,擦了擦睫毛上由哈气凝成的白霜,然后顺势看了看时间。
反而显得有点滑稽……
或许是常浩南的错觉,这次飞行员给出结果的时间间隔要长了不少。
这真是鲁迅说的……
“是1
所以,直到十几分钟后,他们才给出了相同的结果。
即便在华夏冷极,想要等一个稳定的-40℃,也不是每天都会有的。
“总感觉每次和你一起做测试,都能看见点过去没见过的新花样。”
结构复杂、工况变化巨大的航空发动机能否承受住这种异常变化,就是高寒专项试验所要确定的。
甚至有人在狂喜之下摘掉棉帽子抛向空中。
尽管常浩南开发出的那套故障融合诊断系统因为所需传感器过于复杂所以还没能搬上飞机,但涡扇10毕竟是有FADEC的发动机型号,完成一个可用状态自检还是没问题的。
最后全生命周期都是以“小批量试制”的身份实现了大批量装备。
“设计定型既是上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阶段的开始。”
好消息是,歼11WS验证机使用了苏27UBK的机体。
终于,到了最后一锤定音的时刻。
典型的,几乎所有金属都有冷脆性,强度增加但韧性下降。
但实际上,关于如何改善气膜孔生产效率的问题,他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接下来,只需要等到火炬实验室的设备到位,就可以进行验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