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gt;
好奇听着解释的众多老师,对这个答案都有些意外。</p>
但是仔细一想,用这句诗概括短片的主题还真是恰如其分。</p>
“你觉得这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感觉?”钟红追问道。</p>
李显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句:“单独拿齐玛这个角色来说,我觉得庄子有句话很适合描述它,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为真人。”</p>
“被机器逐渐取代人性的人类,和被记忆唤醒拥有人性的机器。”</p>
钟红听完之后点了点头,接着李显的话若有所思。</p>
后面听到的他们对话的老师也相互低声交流起来,虽然李显的短片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叙述,但是对故事内涵的认知,每个不同的人都会自己的看法,这一点还是能交流一下的。</p>
“结尾的部分,为什么不加一段关于旁白记者的变化呢?而是要在齐玛回归自我的时候就结束,不觉的这样故事会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觉吗?”</p>
院长在纸上写写画画了一会,突然笑着问道。</p>
李显愣了一下,他想过很多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p>
院长不会是在放水吧?</p>
犯不着啊。</p>
李显轻咳一声,“这里本来也有对之前齐玛和记者的讨论做延伸叙述的意思,记忆的美感究竟如何保存?通过备忘助手记录下来的过于客观和现实的记忆,已经没有了真实记忆对于人类而言的专属情感,长久之后,人性就会渐渐丧失。</p>
但是后来考虑到单纯的简单对比,其实说明不了问题,倒不如将这些信息放在前面记者的倒叙中,在结尾的时候留白,交给观众自己理解。”</p>
院长听完感慨了一句,“你这个片子,恐怕我们这些搞艺术的看完触动才是最大的,记忆没有了易错性就没有了艺术,没有艺术,世界就没有了事实,你在动画里面,将齐玛设置成一个通过各种改造获得超强能力的存在,给我们都上了一课啊,工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强大,但是迷失了那颗本心,也就是一个工具人而已。”</p>
后面看热闹的老师顿时就安静了下来,这种话题让他们怎么接?</p>
等院长说完没了动静,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话的李波笑着补充道:“人类模糊感性记忆和机器精准理性记忆,你的片子里已经给出了答案,齐玛蓝的出现就是源自一次错误的调色,而这种颜色又让它走上了追寻自身存在的道路,所以才有了那些弘大的奇观和更加伟大的艺术家齐玛,能详细说说这种信息的传递你是怎么处理的吗?</p>
李波的问题就比较偏技术向,李显感觉自己回答起来就更加的容易。</p>
“因为这部短片中没有动作场景,所有的重要情绪传递都是通过人物本身的设计以及表情特写镜头来完成,如果不刻意观察的话,这些镜头的存在感并不强,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却一直存在,因为更想突出齐玛天人合一的平静淡然,所以我用了更多的东方元素,包括人物造型和身上的衣物细节,追捧者的冷漠和疯狂则通过大量的剪影效果来呈现,女记者的震惊和疑惑比较容易表现情绪的递进,所以设计上的着墨也比较多。”</p>
李波看着李显PPT上的画面,笑了气起来:“所以你给了女记者很多特写镜头?嗯,这个人物设计的确实很漂亮。”</p>
(唉,一天下来运动步数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