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上一章我看了看,还没解禁。¥f頂點小說,等会儿我问问我的编.辑,看看怎么回事儿。唉,信.箱里满是给我的警告信,我都不知道会不会封我的书。
胡松国,任职于解放军报,现年五十四岁,是一位资深的战地记者。
这个报社,直属军.委管?辖,包括解放军画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环球军事、军事记者,由军?委宣传部直接管辖,下面每个报社都有社长来负责。
他这人看上去其貌不扬,个子矮小,并不是因为基因的问题,正长身体的时候,他还在讨饭呢,随后就加入了革命军队。
他祖宗八代都是农民,一家子饿死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从来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所幸,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有了学习的地方。
在部队里,胡松国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听教员讲课。在每次的课堂上,他总是聚精会神,成绩随时都名列前茅。
而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看到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全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常常在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给报纸撰稿该有多好哇。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胡松国终于如愿以偿,被部队上的教员推荐给了报社。
高丽战争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刚刚进入部队。
不过,这并不妨碍胡松国去了解那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
志愿军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签了以后,还有不少滞留在那块用战友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而胡松国在报社里接到的任务。就是亲自往高丽去,采访战士。采访老乡,甚至采访高丽的实际统治者金氏家族。
巍巍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他深受感触。
当然,记者与作家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他需要踏踏实实地到处去了解实际情况,新闻是不会让你用太多笔墨去加工的。
当年采访到的笔记,都记了满满五大本,绝大多数都只有在他脑海里。
毕竟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宣传这一块管理得很严格。
那些不合乎上面规定的报道,是永远不可能见诸于报端的。
好在胡松国也不气馁。反而对战地记者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
可以这么说,在全国的所有军队序列,都接受过他的采访,大到军区司令员,小到一个普通的入伍新兵,都愿意和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东到琉球,西至阿拉山口,北越三江平原最尖处,南及与狮城隔海相望的柔佛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转眼,还有六年退休,职位也从当初的普通记者,上升到如今的报社副总编。
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到全国各地,去做自己心爱的采访工作。
可惜,由于他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机会学习外语,从来没有去报道过国际上的军事形势。但也没有多大遗憾。
本来,他是准备到泰山军区采访的。才发现营地里一片忙碌,看样子马上就要搬迁。
做了这么多年的采访工作,胡松国的人际关系那可不是盖的,随处都有他的朋友和熟人,自然在泰山军区也有不少。
因为部队里面很忙,他费尽心思,才找到了一个师部的副政委,当初他去采访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过是一个连部的指导员。
军人,最希望的就是打战,这样职位才能快速升迁。
如果你的功绩足够大,甚至可能直达天听,那恭喜你,从此以后按部就班,甚至能到一个军人所能达到的极致。
这个师部的副政委,名叫于可新,本是农家子弟,以前的名字叫于二牛,连新名字都是胡松国帮他起的,两人的关系自然不错。
“小于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一见面,他也不来那么多虚头巴脑,单刀直入地问:“我看见士兵们都在整理自己的行装。”
“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于可新苦笑道:“上面的通知,估计只有几个大的头头脑脑才明白我们的去向究竟在哪儿?”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胡松国马上就警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天大的新闻。
最近无战事,暗地里,听说爪哇和吕宋尽归我国所有,但也仅仅只是听说而已。
好像南方报社的一个记者,大着胆子跑到哪里去采访了,具体结果如何,不是很清楚。
没办法,作为新闻人,不管是别的记者还是他自己,都要紧跟上面的形式。
很简单,上面的人应该把他的稿件给封存了,并勒令不要乱说话。
别看后世的新闻记者一个个什么都敢报道,现在的国情可不一样。
再说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肯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