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微转头看了一眼第二排的刘班长,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宋贵龙右脚有伤,他不会走的太快。”
六个人里面,找到宋贵龙决心最坚定的就是刘班长。在我眼里,他就是抱着死的心出来的。我现在最确信的一点,就是李连长在那五分钟里时间里,一定对刘班长说了什么。否则这货的态度不会这么坚决,转变的不会这么大。
刘班长在黑暗里瓮声瓮气的说:“不管他走得快慢,这条路总会有头的。一定有碰面的时候。”
刘班长这句话倒是没错。目前不单是我,萧国林和曹明哲同样认为这个排水渠,是古文明用来收集饮用水的渠道。我们把这个渠道的作用,单纯设定为收集饮用水,并不是无端的臆想,而是这条渠道太干净了。可以想象得到无论是雨水或是河水,被引入这条地下渠道之前,都要经过沉淀过滤,至少不会让泥沙顺流而下。这么复杂精细的储水工程,用来浇地灌溉,就是放在现在也是一件奢侈到不可思议的事。
** 饮用水的最终收集点不会太大,而且也绝对是通道的终点。“迟早要碰面的。”我冷静地说完这句话,转身继续前进。
照明好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会有遗漏。走了个把小时,我们经过了一个岔道,并做了标记。没走多远,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洞。
这个洞开在拱顶的顶端,直径六十公分左右,就像是用来进入通道的维修孔。洞不深,高能灯光下,能看到最上面有石栅,可是看不真切。六个人都围着洞口,抬头往上看。
“上去看看。”赵排长命令。
徐新明褪下肩背式步话机,就准备上去。可是他的步话机不知道应该给谁,就只好向赵排长投去询问的目光。在我们六人小分队里,徐新明是出苦力的命。三个军人只有他一个兵,另一个班长还是半条命,完全无法指望。三个考古队员里面两个年纪偏大,其中一个精神和感知神经还出了问题,我在年龄和身体条件上可以给他帮助,可是他不知道,该不该请这个年轻的张教授帮他拿步话机。
虽然这次一行六个人出来找水,考古队的人主要的责任还是对这个渠道的定性,和根据遗迹定位水源。目前来看水源地应该好找,就看还有没有水了。让考古队员出力干别的,赵排长觉得有些不好开口,就一把接过步话机。
虽然拱顶的最高处也只有两米五、六,要想上去还是要搭人梯才行。我对徐新明说:“我上。”
在赵排长面前,徐新明可不会唯我是从,马上看向赵排长,等待赵排长确认。看赵排长点了点头,他才身子微微一蹲。我第一脚踩在他膝盖上,第二脚就上了他肩膀,双手轻轻上扬摸着洞壁,把头探了进去。
洞壁是青砖砌成的,看上去要比通道砖墙腐朽的严重,不是氧化的严重,这两者有很大区别。腐朽严重是因为使用频繁,水蚀侵害下砖质腐朽,而不是单纯天长日久在空气里氧化变质。也就是说这是个进水孔,而且使用率很频繁。砖洞里没有把手或踏足点,好在空间小,我可以用手足撑住洞壁向上攀爬。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