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修建郿坞。”
董守业一听,历史的惯性是如此之大,郿坞的修建果然来了,于是出声问道:“孩儿愚钝,不知修建郿坞有何作用?”
李儒却是说道:“修建郿坞一是为了防备西凉群贼,再者就是防止长安之事不利,咱们也能有个落脚之地,东山再起。此次西迁之时,许多洛阳的世家大族与关东诸侯有联系,有许多来往的书信都被我截获,这些人目无王法,作此叛逆之事,罪该万死,所以我军查抄洛阳的富户大族近五千家,所获钱粮无数,正好可以屯放在郿坞,以作日后东山再起之资。”
董守业听罢出声说道:“父亲,孩儿有个不情之请此次我们获得的钱粮颇多,一时之间也用不完,不如拿出一部分赈济灾民,以及安置西迁的百姓流民。还有就是以工代赈,让一些无所归依的流民帮我们修建郿坞,咱们给他们发放一些钱粮作为工钱,也算是让这些人有条活命之路。”
董卓听到董守业的话,与李儒对视一眼,见李儒没有出声反对,自己便低头思索了一会儿,于是出声对李儒和董守业道:“如此也好,文优,此事你就与你叔颖叔父以及守业一块儿商议着办吧,记住一定要保证我军的正常用度不受影响。”
董守业与李儒一听动手松口,都是东西齐声说道:“谢父亲(丞相),定然让我军不受影响。”
后来,董守业和董卓以及李儒有谈及此次西迁长安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现在司隶校尉部的人口情况。此时司隶校尉部总计有四百一十万人,其中京兆尹四十万、右扶风十五万、左冯翊二十万、河东郡六十五万、弘农郡三十万、河南尹一百四十万、河内郡一百万万。此次迁都长安,共从洛阳以及其周边迁徙了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洛阳以及河南尹总计一百四十万人,然后又从洛阳南部的颍川强行迁徙了十万多人。其中一路上在弘农郡附近安置了近三十万人,长安以及京兆尹附近安置了近四十万人,左冯翊右扶风地光人稀,也各自安置了二十五万人,又在与司隶交界的北地郡、汉阳郡、安定郡、武都郡等地安置了二十万人,剩下的十万人逃散离开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死在迁徙途中。三辅附近近年来战乱颇多,羌氐胡人曾多次打到长安附近,造成百姓逃散,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西汉时期三辅地区为京畿重地,近长安一地的人口就多达百万,当时三辅地区上的总人口,多达三百万,所以现在新增人口加上以前的人口不过两百万人不到,所以安置这些人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现在河内郡由于被河内太守王匡占领,王匡与董卓也算是生死对头,基本上可以排除在董卓的势力之外。现在董卓可以说是实际控制了除河内郡与河南尹的司隶地区以及和司隶交界的部分凉州地区如北地郡、汉阳郡、安定郡、武都郡。所以现在董卓控制地区的实际人口在三百五十多万左右的人口。
董守业此时又说道:“启禀父亲大人,孩儿以为此时天下大乱,关东诸侯不服王化,一时之间天下难定,父亲大人不如效仿齐桓晋文之事,奉天子之命而征讨不臣,渐渐平息关东诸侯。对外修兵制甲,对内发展生产。孩儿以为征战天下,靠的不是兵甲锋利,文韬武略,兵甲锋利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天下归属的还是人口土地。当年秦过自商鞅之变,几世秦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积蓄实力,最后实力人口冠于天下,才有后来的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
此时李儒听到董守业的话,两眼大放光芒,也出声说道:“丞相,守业公子说的对啊,争夺天下最后靠的还是人口土地啊,望丞相能积极发展生产,收治流民,兴修水利,善待百姓,积蓄实力,然后再兵出函谷关,与天下诸侯一较长短,争夺天下。守业公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高瞻远瞩,实乃我军之福啊!”
董卓听了两人的话也是两眼放光,颇为意动,于是出声说道:“此事颇有道理,但一时间却纷乱无序,容我慢慢思虑。”
二人见董卓已经心动,虽然没有满口应承下来,也是高兴不已,毕竟一军方略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自然要思虑再三,详细琢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种事也是投资长,收效慢的,一年半载,一时之间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效果,而且也是比较复杂,很多事情多需要抽丝剥茧,慢慢处理的。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