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关淘汰了十八名应征者,还剩十一名应征者。董惜君当众宣读过关者的答案,让没有通过这一关的应征者输得心服口服,然后请未通过这一关的应征者及其亲友离去。高山答得不好,但能证明题目没有意义也算厉害,看在他是一个优秀的男青年的分上,董璧君想再观察他,就算他过。
之后,董惜君道:“下面进入第五关,请留下的应征者继续答题,仍然是笔试,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限时一炷香。”试卷早已分发好,留下的十一名应征者在听到董惜君喊开始答题后就开始答题。
这两道题是:
一、当你的妻子与母亲同时落水时,你是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
二、当你的妻子不幸亡故,而你和妻子所生的孩子年龄尚幼,你是自杀殉情,还是忍住悲痛,独自把孩子抚养成人?
以下仅摘录部分答案。
穆剑道选答第一题,答:
我先救妻子,我这样做有两点理由,
其一,妻子年轻,而母亲已经年老,年轻人的死亡比老人的死亡更让人悲伤;
其二,母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抚养子女,妻子要担任生儿育女的重任,而母亲已完成了这一重任。
当然,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选择,但是如果必须有所取舍,我会舍弃价值小的,保全价值大的,让更应该活下去的人活下去。
蒋英选答第一题,答:
我先救妻子,理由如下,我和妻子要养育子女,我们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母亲年纪已大,她已经走完了人生的大部分旅程,就算突然死亡也没有多少遗憾。从古至今生老病死都是很平常的事,人总有一死,但是死要有价值,如果母亲的死换来妻子的生,母亲也算死得有价值。
再说黑发人送白发人总比白发人送黑发人要好,让人心里好过一点。若是先救母亲,救活了母亲,而没来得及救妻子,那么年幼的子女失去母亲,太可怜,年轻的丈夫失去妻子,太可悲。如果年老的母亲用自己的活换来年轻儿媳的死,那么年老母亲的下半生就会在悲痛和自责中度过。很多人的痛苦与一个人的痛苦相比较,熟轻熟重非常清楚。
我做这样的选择,可能会有人骂我不孝,可是救母亲不救妻子是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忠和背叛,相爱的时候一对情侣早已许下诺言,要白头偕老,共度今生。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孩子的一个巨大伤害,让自己的孩子承受失去母亲之痛。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将这样的悲痛留给自己,而不是留给孩子。
我不想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从道德还是从情感上讲,我都无法接受我的这个选择,可是从利害关系来讲,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只能这么做。
我想说我不想做这样的选择,这种选择是非常痛苦的,可是这是一道考题,我不得不做出对不起母亲,但对的起妻子和孩子的选择。
张劲松选答第一题,答:
我先救母亲,再救妻子,如果救不了妻子,我就和妻子一起死。因为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能不报,而与妻子同生共死是丈夫应该做的。
高山选答第二题,答:
我把孩子托人抚养后再殉情,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是一个重情的人,我不能离开心爱的妻子而独活,而孩子是我和妻子的骨肉,是爱情的结晶,是我和妻子生命的延续。
这两题都不好答,许青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小说描写武功,说武者将武功练到很高的境界就能“以简胜繁”,于是选答第二题,简简单单地回答:
我会坚强地活下去,把孩子抚养成人,让妻子的血脉得以延续。
李临风选答第二题,答:
我会立即自杀殉情,我不能失去妻子,妻子是我生活的全部,没有妻子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周辉选答第二题,答:
我会坚强地活下去,独自抚养孩子,虽然我爱妻子,但我不能自私地随妻子而去,而忘记自己做父亲的责任。孩子没有母亲很可怜,若再没有父亲,会更可怜。
第五关只有以上摘录答案的七人通过。
五关考查之后已近中午,董惜君宣布招亲大会暂停,请大家用午餐,午餐后休息一个时辰,下午接着进行招亲大会的比试。
被前面五关刷下来应征者及其亲友大多数虽然离开了比试现场,但没有离开名剑山庄,他们想知道招亲大会的结果,对招亲比试中的重重难关也非常好奇。名剑山庄也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未时中(下午两点),招亲大会进入第六关比试,仍由董惜君主持,考题如下:董璧君和九个与她身材差不多的婢女站成一排,穿着同样的新娘服,蒙着同样的红盖头,请应征者在三丈之外从十个真假董璧君中认出真正的董璧君。限时一刻钟(用铜壶滴漏计时)。
为了防止后面的应征者照搬前面的应征者的做法,或者从前面的应征者的做法获得启示,比试大厅被封闭,考查一个应征者放进一个,考完再换另一个应征者进来。考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