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放下银箸,暗暗叹了口气,但脸上堆满了笑。
“阿妹和阿宜来了啊。”
王娘子,也就是王显的幼妹,单名一个旻字,足足比王显小了十五岁。
王旻及笄后嫁入世家郑氏,也就是首相顾琰所在的郑氏。
郑宜是王旻的长女,今年十七岁。
三年前,王旻给女儿相看了一户人家,乃世家杨氏子。
双方达成了口头约定,只等郑宜及笄后下定。
不巧的是,杨家小郎君次年外出游学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噩耗传回京城,他的父母亲长痛不欲生,要知道,他可是他们这一房的独子啊。
不过杨家虽没了唯一的儿子,却也没有失去理智。
王旻夫妇前去吊唁的时候,杨大郎的母亲便悄悄跟王旻说,“……大郎去了,幸好没有换庚帖,否则就误了阿宜。左右没有外人知道,这、这桩婚事就此作罢。”
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王旻当然不敢马虎。来吊唁之前,她还担心杨家会拿婚事说事儿。
没想到人家这般通情达理,王旻感激得险些泪流当场,抓着杨家主母的手用力的摇着。
回到家中,王旻唤来女儿,将这件事告诉了她,而后叹道:“由此可见,杨大郎的母亲果然宅心仁厚、通情达理啊。只可惜杨大郎不幸早逝,要不然这是多好的一件婚事啊。”
王旻是过来人,当知道一个好婆婆对于女子的重要性。
杨家主母这般明事理,想来也不是磋磨儿媳妇的人。
唉,可惜啊~~
郑宜却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反而义正词严的表示:“口头约定也是约定,我、我是杨郎的未婚妻,我要为他守孝!”
“啥?”王旻傻眼了。
然而让她更加傻眼的事还在后头,郑宜竟不顾她和郎君的反对,一身素服的前往杨家,以杨大郎未亡人的身份在灵堂哭灵。
一下子,郑氏女有情有义重信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少酸腐文人对郑宜的“守节”行为大加赞赏,直言这样的好女子才有资格载入《烈女传》!
郑宜的举动也感动了杨大郎的父母。
尤其是丧礼结束后,郑宜真的闭门不出,静静的为杨大郎念经、守孝,更让杨大郎夫妇觉得这个“儿媳妇”果然对他们大郎有情有义。
这般好女子,杨家夫妇也不忍薄待了。
于是他们便拿出一部分家产赠与郑宜,直说是给她“再嫁”的嫁妆。
得,郑宜明明是个未出阁的小娘子,这么一闹,竟成了个再醮妇!
王旻心里急得不行,奈何郑宜的“好名声”已经传扬了出去,她再想挽回也没有办法。
幸而大家都知道郑宜的真实情况,且她的“好名声”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有几位世家主母表示出了对郑宜的好感。
虽然条件不是特别好,但也不算太差,勉强能让王旻满意。
眼瞅着三年“孝期”已满,王旻又开始张罗起女儿的婚事。
结果,女儿又出了幺蛾子,跟她表示,“阿娘,我心悦李家表兄已久,愿嫁与他为新妇!”
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