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爷,需要遵守这些标准的工匠中,几乎无人看得懂。而制定这些标准的学者之中,又无人会动的了手啊!”汤若望把他分析出的最大、也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摆在了弘毅面前。
“哦……”弘毅也是无奈点头。道理很明白了,这就是“科技”和“工艺”两者之间无法协调统一!
那些工匠,或者说手艺人,其实代表着当下大清火器制造的工艺水平。而如汤若望、孙元化等这些火器专家,所能够掌握的却是比较先进的科技理论和标准。但,工匠看不懂科技,学者玩不会工艺,实在是无奈啊!
“如此看来,此事的确急不来了。”小玄烨幽幽说道。
“小爷英明,此事的确是做不来。”汤若望言辞凿凿。
“老玛法,我说的是急不来,不是做不来。”弘毅耐心纠正道。
“啊,是急不来……不是做不来?”汤若望没听明白。
“看来,咱的研究院还要再扩它一扩了。”
“如何扩?”
“在原本三十名旗人子弟、十名民人子弟的基础上,再额外照收四十名工匠子弟!分成两个班,先前那四十名孩子,就叫做……‘研究生’吧。这四十名工匠的孩子,就叫做‘技工生’。对这些手艺人的孩子,我们不但不取分文、管吃管住,每月还要给他们家里一笔赏银,告诉他们的父母,将来他们的孩子学成之后,其中优异者还可以入士流,乃至取官身!”弘毅终于找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办法——反正时间还有,那就将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从娃娃抓起”吧!
“这是……哦!老臣明白了,您这是要办一所欧式的‘学院’呀!”
汤若望终于恍然大悟。在他的家乡,中世纪开始,各类的教区学校、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陆续设立,成为后来城市大学的雏形。在这里,教区的孩子们可以学习以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所谓“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现在弘毅所说的,就和这种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错,的确像是学院的雏形哈。不过,我们是为了培养火器方面的专门人才啊!工匠们现在不识字,没有文化,只能依靠家传。仓促之间我们无力改变。但如果从他们的儿子们做起,给他们读书识字的机会,再教授他们这火器之学,将来他们的父辈还会再给他们言传身教,如此一来,经验与实践,两者不就都有了?”弘毅忍不住欣慰的笑了,却还在继续说:
“况且,这首批八十名孩子在一起,将来也会互相磨合,研究生的理论与技工生的操作就必然会时常碰撞在一起,到那时,所谓相得益彰、互补相长,哈哈……”
“原来如此,小爷好谋略啊!哈哈……”汤若望也是会心而笑……
这乾东五所之二所里的两个人,此时可都十分开心,根本看不出几分钟之前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来!
虽然尽早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图谋被无情地现实击得粉碎,但经过这一番思想交锋,铩羽而归的弘毅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你真要用金手指,你所穿越的那个时代所固有的种种羁绊就会让你寸步难行、头破血流。与其处处碰壁、逆势而为,不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正所谓——“no- zuo-no-die”!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