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中午,赵妈妈的男人儿女儿媳都在当差,家里只有赵妈妈一人,以及小丫鬟阿禄。
说起来,赵妈妈的家人原不必这么辛苦,事实上在大夫人当家的时候,因有赵妈妈在,她的家人们过得很是安逸、舒服,只在主人召唤的时候才露个脸,更多的时候都在摸鱼。
赵妈妈一家最风光的时候,家里还养着几个丫鬟粗婢伺候呢。
直到五年前,王氏正式接管了荣康堂的中馈,很自然的,她提拔了一些自己的人。
赵妈妈、葛妈妈等人及其家人的差事虽保住了,但也仅是保住而已,王氏手底下还有不少人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处心积虑的想抓她们的把柄,好腾出位子给自己坐。
为了保住差事,赵妈妈的男人不断叮嘱自家老婆子要低调,家里的丫鬟也卖掉了,多年积攒的私房也妥善的藏起来,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那边更是反复告诫,让他们一定要把面子做足了,切莫被人抓到错处。
赵妈妈的家人倒也听话,几年来小错免不了,但大的过错却丁点儿没犯,一家人还算安稳的在崔家后街住着。
当然,这与赵妈妈在大夫人跟前的得宠也分不开。
而为了能让家人更安稳的生活下去,赵妈妈必须想尽办法一直确保自己在大夫人跟前的第一得意人的地位。
“阿禄,我走以后,大夫人那儿又有什么事儿没有?”
赵妈妈趴在床上百无聊赖,想起了自己的差事,顺口问道。
阿禄蹲在门外廊庑下,守着个小炉子熬药,隔窗听到赵妈妈的话,扬声回道:“卢太医给大夫人开了方子,我出来的时候·小大娘(指崔涵)正亲手喂给大夫人呢。”
“小大娘?她怎么会在正堂?”
郑氏与王氏婆媳不对付,连带着郑氏对王氏所出的几个孩子也不怎么亲近。除了嫡长孙,郑氏见了还能给几分好脸,其它的只比陌生人强些呢。
阿禄脆生生的说:“大夫人之前不是想养个孙女在身边解闷吗?郡主娘子想把荣寿堂那边的小大娘(指崔灵犀)抱来·可惜那位小大娘年纪太小,怕累到大夫人,咱们这边的小大娘便自告奋勇,说要搬来正堂,伺候大夫人。”
崔涵为何会来,还是她阿禄的功劳呢。其实她也没做别的,就是按照郡主的吩咐·悄悄跑去崔涵的院子里,找了个相熟的小丫鬟‘聊天,,话里话外都隐约提到京中权贵对郡主的称赞。
其间,阿禄还隐晦的指出,郡主娘子之所以摆脱了早年的骂名,最主要的还是她诚心为先老夫人守了三年孝。
孝字大如天呀,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用这个字来扬名·绝对比那些什么‘才名,更靠谱。
她就说了这么多,然后崔涵就自己跑来了。
阿禄表示,这件事能成·一来是郡主的谋算,二来也是崔涵自己聪明,知道对于目前的她来说,什么样的名声更要紧。
事后,阿禄也曾想过,崔涵小小年纪便能守在病弱的祖母榻前尽孝,这个名声传出去了,对她的婚事绝对是个极大的助力。
选了好婆家,崔涵嫁过去后,她也更有资本——一个肯在病弱老祖母跟前服侍的女子·她的品性绝对差不了。
“大娘子也舍得?”
赵妈妈近身伺候大夫人多年,自然知道这位主人的脾气。
尤其是近几年,大夫人的脾气越来越古怪,火气也越来越大。
早些年,大夫人还会顾忌自己世家女的身份和崔家的规矩,行事还有个度。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夫人竟变了个样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什么都顾不上,生生得罪了不少人,也让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坏。
别看崔涵是大夫人的嫡亲孙女,但大夫人真要是起了性子,她才不会顾及崔涵是什么人,只管敞开了骂,若是气急了,没准儿还会动手呢。
王氏不在大夫人身边伺候,或许不知道大夫人的这些小毛病。但她主持着家里的中馈,正堂这几年瓷器等物的消耗比整个荣康堂几个院子加起来的总和都多,这个情况,王氏应该知道的呀。
而且以王氏的聪明,她没道理猜不到正堂那些损耗的瓷器都是谁的手笔—丫鬟不小心?开毛玩笑呀,能在主人身边伺候的,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伶俐丫鬟,说她们手笨弄坏了瓷器,鬼都不信。
说得难听些,现在的大夫人就是个火药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着了,王氏把宝贝女儿放在这么一个危险的地方,她也真够放心的。
阿禄只是个小丫鬟,以她的资历,还没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