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爸让我猜谜语,问什么东西最不怕冷。
我想了半天指着河里的鸭子说,它们不怕冷,因为这么冷它们还在水里撒丫子欢叫。
我爸说,鼻涕不怕冷,越冷它越想出来。
冬天的北京干冷,不像南方的冬天那样冷得人流鼻涕。北京的冬天可以蜷缩到屋里吸暖气,而南方的冬天钻进屋里还是被冻得流鼻涕。
北京的冷直接、生硬,南方的冷委婉、灵动。
南方没有暖气,锥心刺骨的冷让人无处可逃,一到冬天不爱活动的小孩子的脚上长满了红彤彤的冻疮,像水蜜桃一样,鞋子都穿不上。
镇上有个老人晚上睡觉加被子太多最后被被子活活压死了,听上去邪门儿。
又一个冬天来临,生活波澜不惊。出版社的工作比较清闲,周末下班后走出办公楼,在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冷风把脸被吹得失去了知觉,偶尔走过一对相拥的情侣,冰冷的街道便不再那么孤寂。
离爱这么近又那么远,让我想到了老狼的一歌叫《北京的冬天》:
北京的冬天嘴唇变得干裂的时候
有人开始忧愁想念着过去的朋友
北风吹进来的那一天
候鸟已经飞了很远
我们的爱变成无休的期待
此情此情,这歌于我太应景。
回住处的路上看到杨尘君在熟食店买猪蹄,我想这家伙跟前女友复合后是要破戒开荤吗。便走上去问:“你这是什么情况?”
他说:“咦?你怎么这么晚回来?”
“加班了,有本书急着要出版。 ”
“吃饭没,给你多买一份。”
“吃饱喝足后回来的。”
“哦,那好吧。”他把猪蹄夹在腋下,一边掏钱结账,一边说,“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大冬天的睡在路边瑟瑟抖。”
“然后你菩萨心肠犯了,把他带回家里了?”我帮他拿起夹在腋下的猪蹄问。
“对,收留一下人家吧,他挺可怜的。”
“那你这猪蹄是给他买的?”
“嗯。”
我们回到住处,见一个蓬头垢面的长头年轻人坐在家里的沙上,用陌生的眼光四处打望。
平时这家袁正不经常回来,偶尔回来一次便拉着我俩出去吃喝。多数时间只有我和杨尘君在,我们每天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这脏哥们儿在我们这屋里一坐,顿时有大姥姥进大观园的即视感。
杨尘君介绍我说:“室友曾小宇。”
他站起来伸手过来跟我握手,说:“我的笔名叫兰亭子,游吟诗人。”
历来对“在路上”的人比较感兴趣,比如高中时的于越,他们不仅能想而且胆大,敢做。我这种人满脑子的浪漫花絮和天马行空,却不敢付诸实践,只能天天做浪迹天涯的白日梦,纯属意淫的主。
中世纪,人们总是把流浪的观念和身为麻风病患、社会及道德上的贱民这些可怕的事联想到一起,那个时候,爱自由的人都要被麻风病,逮到了就被弄死。
流浪者回应的不是惯常的逻辑,而是大胆无畏,代表着改变、前进,而不是故步自封。
在我看来,流浪的人都患“麻风病”,这“麻风病”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还有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
诗人头花白,脸忧郁,脸上不知道是长的雀斑还是污垢,脏脏的。
颧骨很高,不服从地从脸庞上凸起,似乎抗议着世俗教条,又有几分玩世不恭。一说话一嘴被烟熏得黑的牙齿暴露无遗,乍一看像野生梁朝伟。
野生梁朝伟抱怨说现在没有诗了,写诗的人应该去西藏。
诗人问我喜欢读诗吗,我说:“只喜欢读古诗词,现代诗在五四时候出现本来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它起到了抗议旧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却急功急利地夸大了社会功能,把诗歌的艺术性抹杀了,所以现在见人都能当诗人,随便说句口水话多打几个狗屁逗号就是诗了,既没有韵律与格式,也没有思想和情怀。”
诗人“哈哈”大笑,过来跟我热情地拥抱,老子差点没喘过气快憋死了才放开。他自嘲地说:“那我就自作多情一回吧。”
诗人从他的破背囊中拿出了一本诗集,叫《朝圣》:“这是我自费出版的诗集,见笑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