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一个小小的两司马根本没有权力将劳役召集在一起,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有张满仓的授意。邯郸大战后,秦国虽然战败退兵,但大量秦军细作和“玄”人仍旧留在了赵国境内,将整个赵国搅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虽然有赵“冥”制衡,但却收效甚微。庙堂之上,赵孝成王和众大臣一番商讨后,张满仓随即走马上任专司都城防务。
张满仓上任后不辞辛劳,两年后,赵国境内大小城池便被他悉数巡查一遍。通过实地调研,张满仓发现现有指挥体系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局面,随即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极为高效的处突体系,使得邯郸城防指挥扁平化、处突高效化。由于张满仓放权,基层城防军官在处突时有了先斩后奏的专断权,因此短短一年,潜伏在邯郸城内的细作便被悉数抓获,而那些在邯郸大战中藏匿于邯郸城内想要如法炮制再次实施反间计的细作们,更是被揪出来当街乱棍打死。
张满仓跨越时代的计策让秦国潜伏在赵国的力量损失殆尽,好在还有秦“玄”勉强和赵军周旋,一切似乎都还在秦人掌控之中,然而如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秦人的如意算盘就这么被赵政这个“愣头青”无意中瓦解了。虽然基层军官有处突专断权,但仍需及时向上级如实汇报,就在上百名兵士在城墙上来回奔走召集劳役之时,那位年轻的两司马随即去卒长那里禀报情况去了。当南城墙的劳役们一字排开“整齐”地站在城墙上时,原本放下的城门被再次关闭,而进出城池的百姓则被分隔开来,没过多时,其他方向的城墙上也先后忙活了起来。
除极少数赶脚过客外,邯郸城内的老赵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人群中甚至有不少壮年男子擒着棍棒,仰着头虎视眈眈地盯着城墙,大有稍有变故便要冲上城头的架势。
此时南城墙上,上千名苦劳役五人一组戴着镣铐依次排列等待排查。由于苦劳役们是按照5人一伍分组并由一名兵士充当监工,再加上此时每伍劳役都被以伍为单位被一条长铁链串联在了一起,因此整个场面还算在是在掌控之中。就在十几个兵士抬出沉重的花名册卷准备一一清查时,邯山方向,一队火红浩浩荡荡朝邯郸城开进,细细看来竟有百人之众。
“禀卒长,有支队伍从南边赶来,像是张将帅亲军!”一个两司马跪拜道。
“哦?”
卒长闻言眉头一皱,随即转身朝南望去,只见将帅旗迎风飘展,硕大的“张”字随着风若隐若现。
“你等在这里看好劳役列队等候!”
卒长撇下这句话后便带着几个亲兵急匆匆朝城下奔去,伴随着一连串“咯吱吱”沉重的木头摩擦声,城门应声缓缓打开。卒长率亲兵出门洞后整齐列队恭候,不一会儿,一队火红战甲裹挟着滚滚尘烟越过渚河桥径直朝南城门走去。待张满仓率亲兵队伍来到南城脚下,那卒长赶忙紧跑几步跪倒在地大声拜道:“末将恭候老将帅!”
张满仓拉直马缰,待战马停稳后手抬马鞭指了指墙头问道:“城上何事?”
卒长赶忙回道:“昨夜城东传消息说城外有人冒充老将帅您诈门,让我等多加小心,黎明时分,城南发现有一五六岁模样的男童自城东北角裂缝处潜入城中,属下派人前去抓捕未果,故将劳役召集一处想看看城上是否有劳役逃脱。”
古代城墙,低者能有两三米,高者则十几米也是有的,而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城墙高度自然在十米上下。张满仓听卒长这么一说,斑白老眉不禁一皱追问道:“你可亲眼看清此人?”
“禀将帅,末将未曾看到,是手下两司马所报!看当时情景……想必应该没有差错!”
回完话后,卒长不免一阵心虚,毕竟在他看来,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徒手从城墙缝隙中毫发未损地潜入城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手下人报的真切,让他不得不相信此事。
此时卒长跪在地上低头不语,战战兢兢地等着张满仓责骂,然而让他倍感意外的是张满仓并没有加以呵斥,而是虚眯着老眼看着城墙口中不住喃呢着。卒长见状随即顺着张满仓的眼光偷眼望去,只见满目疮痍的城墙上“呼啦啦”旌旗招展和往常无异,只是少了苦劳役疲惫喘息声和沉重夯土声。墙体之上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