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怎会以应远(邓遐)镇守银川。”
桓熙闻声发笑,原来是这项人事安排让王猛猜到了自己的想法。 邓遐固然是一员大将,但并非帅才,由他坐镇西套草原,也就代表着桓熙自己的精力会放在河套地区,自然不用谢艾、邓羌这样的统帅去主持局面。
而慕容英母子如今正在长安,不难联想到桓熙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要与苻建争夺代国的控制权。
桓熙戏虐道:
“先生这话若是传扬出去,只怕应远不会善罢甘休。”
王猛满不在乎的说道:
“此间只有我与梁公二人,出猛之口,入梁公之耳,又怎会传扬出去。”
话音刚落,只见房门被推开,桓熙以为是刺客,正欲起身呼喊,定睛一看,却是权翼笑着走了进来:
“景略此言差矣,岂不闻隔墙有耳。”
说着,权翼躬身向桓熙行礼。
见来人是权翼,而非刺客,桓熙与王猛各自松了口气。
毕竟能够在他们二人商量事情时,径直推门而入,除了权翼,也只有刺客了。
厢房外自然是有郎卫看守,只是桓熙早就叮嘱过沈赤黔,但凡王猛、权翼二人求见,无需请示,直接放行即可,自然也不曾有人出面阻止权翼靠近。
以王猛、权翼与桓熙的亲密关系,真要行刺,只怕桓熙的坟头草都已经长得老高了。
桓熙招呼道:
“子良无需多礼,坐下说话,今日先生难得破费,特意为我准备了好酒,不曾想,这酒香却将你给勾了过来。”
权翼刚一落座,王猛便问道:
“子良来了多久?”
权翼摇头道:
“莫非景略真以为我在屋外偷听?权某刚刚靠近厢房,只听见景略在说事情不会传扬出去。”
说着,权翼反问道:
“不知梁公与景略究竟在谈论何事?”
王猛不答,笑着对桓熙道:
“梁公,看来子良尚不知情,假使他人闻知此事,只可能是梁公泄密。”
桓熙摆摆手,跳过了这个话题,他问权翼道:
“子良不请自来,不知所为何事?”
权翼也把方才的疑惑抛到了脑后,回答道:
“微臣此来,也是受人之托,慕容英听说梁公回到长安,特意找到护卫转告权某,希望能见梁公一面。”
桓熙闻言,颔首道:
“远来是客,我又岂能不闻不问。”
王猛与权翼见他这副假正经的模样,相视而笑。
但桓熙还是暂且留在了尚书台,耐心与王猛、权翼商量一些大事,其中就包括了往弘农郡驻兵的数量。
三人商议过后决定,将此前追随王猛东出的三万步卒与一万州郡兵,以及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万户安置在弘农,交由邓羌统领。
桓熙分出三万战兵,策应洛阳,也能对桓温有个交代。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桓熙在王猛、权翼的陪同下走出厢房,带着郎卫们守在院子里的沈赤黔赶忙迎了上来。
桓熙吩咐道:
“安排人往未央宫捎个信,我与子良还有要事相商,需要秉烛夜谈,今夜就不回府了。”
沈赤黔应声,转而派遣一名郎卫前去报信,自己则快步跟上了桓熙。
王猛已经回家,而桓熙则右权翼的领路,来到了一处别院,慕容英母子正是被安置在了这间府郏
护卫们见是桓熙前来,纷纷下拜行礼。
“都起来吧。”
桓熙看着眼前的这座府邸,感觉很是熟悉,稍一回忆,立即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当年韩嫣被邓羌送来长安时,所居住的地方么。
韩嫣已经为桓熙诞下一名庶子,桓熙碍于时代背景,必须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来区分他们的贵贱,但不等于他会忽视这个庶子,如独孤伽罗一般,将庶出血脉视如猪狗。
桓熙为第三子取乳名为如意,只不过如意注定不可能像两个哥哥一样,由王猛、权翼出面教导。
二人精力有限,又要治理梁国,又要调教阿满与香孩儿,实在抽不出时间再来替桓熙管教如意。
将来,桓熙自会为他聘请先生。
随着府门被缓缓打开,桓熙也从与韩嫣初次见面时的惊艳中回过神来。
一名肤白胜雪,有着迥异于中原女子容貌的妇人怀揣着紧张,也在注视着门外的来人。
她的身旁站着两名少年,正是慕容英与她的两个儿子,拓跋寔、拓跋翰。
原来慕容英此前一直在前厅等候,方才听见门外的动静,知道是桓熙登门,赶忙带了两个儿子赶来前院迎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