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差,在那个时间差内,不仅将数以万计的机器设备拆运一空,甚至就连同工厂里的半成品也一起装箱运出了工厂。 为了能够弄清楚那些工厂有拆迁价值,李毅安甚至特意和美军陆军航空队联系了一下,要来一份厚达上千页的德国工厂企业资料,这些情报都是为轰炸机部队提供指示的,不仅有工厂原产能,还有遭受轰炸后的产能,有了这份情报,特遣队行动起来,自然也就便利了许多。
就在特遣队的情报部门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制定着“搜索计划”时,3月12日晚,乔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渡过了莱茵河。
“过河1
凌晨三时,随着李毅安的一声令下,25000余名特遣队员搭乘一千余辆吉普、卡车沿着盟军的脚步,越过了莱茵河。
有的放矢的特遣队的行动是非常迅速的,他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扑进德军军火库,甚至直接放弃了在战场上搜索,毕竟,战争上遗弃的武器,放在那也不会长腿跑了,没有哪个德国佬会把枪炮拾回家,然后被当成军人被逮捕。
比起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武器,现在的搜索对更想要的是那些军火库以及工厂里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出场的武器以及机器设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特遣队几乎扫荡了整个莱茵河东岸,一座座德军的军火库,被直接贴上了封条,非但如此,甚至就连同被德国人遗弃在火车站的火车,也被直接贴封条,被接受了,毕竟相比于汽车用火车运输,效率才是最高的,尤其是运输那些工厂里的机械设备是更离不开火车。
在特遣队四下出击扫荡整个莱茵河畔的时候,李毅安则来到了那座存放有50万发化学炮弹的军火库,军火库依山而建,隐藏于山体之中,守卫这里的德军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在军火库附近,还有被德军遗弃的军装以及武器。
一个多小时后,在确认军火库内安全,没有化学毒剂泄露之后,李毅安一行人着才进入弹药库,弹库内一发发炮弹直接裸露在五层的弹药架上,数排弹药架一直绵延到尽头。
五十万发炮弹!
化学的!
根据程鹏安他们在管理室找到的一份清单显示,弹药库的炮弹一共50万发,分成三种型号,虽然毒剂不同,但是口径却全部是150毫米口径。
伸手摸着其中的一发炮弹,李毅安的嘴角上扬至七十度,有了这几十万发炮弹,婆罗洲那边的几万日军又有何惧!
其实,他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部队打不过日军,而是不想部队付出多少伤亡,竭尽全力降低伤亡,才是最重要的,至少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并不重要。
化学武器……小日子在中国可没少使用,即便是自己在婆罗洲用了,那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把清单销毁,炮弹能拉多少尽量拉多少,剩下的……”
剩下的当然不会剩下的,无论最后拉走多少炮弹,这些化学炮弹,李毅安还是会装进空间里通通带走。
入宝山又岂能空手。
就在李毅安指挥着特遣队将化学炮弹装运搬走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另一支搜索队的报告。
突如其来的报告,让李毅压根就没顾得上弹药库里的炮弹,而是直接率领一支小分队,赶到了另一个地方。
一路上,李毅安的神情都显得有些不太自然,坐在吉普车上的他,不时的用手指叩击着膝盖,自言自语道。
“怎么会,怎么会……这是真的吗?”
想着另一个搜索队的发现,李毅安的手掌心甚至都在不由自主的冒出汗水,但是脸上若隐若现的笑容,和上扬七十度以上的嘴角,是瞒不住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