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前来询问,没问题退到一旁!”
“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宣布,朝廷打算聘用一批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担任督查使,监督地方官员,有兴趣的可以留下来单独咨询。”
李邦华这番话很快被人传递出去。
考生们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意思?
有问题的都能找李邦华解决?而且朝廷打算聘用一批读书人监督官员?
说是督查使,其实就是御史!
大明朝的御史权利很大,别说聘用了,不给钱都行啊!
尤其是那些屡试不中的读书人,他们空有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却报国无门。
现在好了,机会来了!
有几个老学究率先反应过来,他们推开人群往里挤:“都让一让,让一让。”
其他人反应过来后迅速守住自己的位置,并说道:“别挤,前面都是人。”
“我年纪大,让我先来。”
“年纪大就回家躺着去,来这凑什么热闹?”
“你这后生怎么说话呢?懂不懂尊老爱幼?”老学究两眼一瞪。
年轻人想了想,十分恭敬的说道:“您老别踏马挤了,再挤就揍您!”
老学究看着对方伸出来的拳头,顿时没了脾气,只能老老实实站在后面排队。
“这是朝廷使得障眼法,大家伙千瓦别被骗了!”人群中有人拱火。
“对,咱们联合起来想朝廷请愿,要求罢免李邦华!”
周围的考生迅速退向旁边,将两个喊话读书人让了出来。
有人鄙视道:“你们有事去前面说,别连累我们。”
“对啊,阁老说有事可以跟他老人家亲自说,你们在这起什么哄?”
李邦华假装没看到,一边接待考生的咨询一边让人维持秩序。
“都别挤,都别挤!凡是在场的考生都有机会担任督查使!”
学生们激动不已,纷纷上前与李邦华近距离接触。
毕竟他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考生们起初还控诉当地官员的种种不法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控诉官员的人越来越少,咨询如何当督查使的人越来越多。
李邦华的回答很有趣:“秋闱放榜的当天会告诉他们具体信息。”
整个咨询过程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
就这样还有很多上年纪的老学究舍不得走。
“大人,快告诉我们督查使有什么权利吧!我们都等不及了。”
“等不及也得等,这是朝廷的差事,儿戏不得。”官吏们回答。
“不要钱让我当行不?”一个老学究突然说道。
其他人跟着开了窍,纷纷表示自己不要饷银,只要能让他们担任督查使就行。
李邦华看着这些比他小不了几岁的读书人,心中感叹不已。
科举虽然给了下面人上升的通道,可录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有些人究其一生也无法迈入官途。
不过科举是公平的。
上到王宫贵胄,下到黎民百姓都得参加科举才能入朝为官(这里指文官)。
李邦华转身对着钦差队伍里的官员说道:“贴出告示,就说今天,明天和后天,钦差队伍都会在考场外接待考生的咨询。”
“把他们的诉求记下来,随后安排人一一核实处理。人手不够就从南京国子监借,还不够的话就从府学,州学,县学借人。”
“借调过来的人饭管饱,另外还会按照士兵的标准发放行粮(出差补助)。”
“秋闱推迟到大后天,届时还不参加者视为主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