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李邦华也没了主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有心救援大名府,京师也没有可派之兵。
吴三桂在山海关防备建奴,不能动。
王永吉和高第在蓟州组成二道防线,也不能轻举妄动。
黄得功在密云与多尔衮对峙,更不能动。
唐通在居庸关,镇守京师北门户,一旦阎应元的宣府镇失守,居庸关将是京师最后一道屏障。
还是不能动!
太难了...
李邦华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流贼和建奴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一个在关外,一个在关内,将大明朝搅得天翻地覆。
怎么办?
是任由李自成做大做强?还是冒险派兵前去驰援?
援兵将李自成击败还好,如果不敌,大明朝将自食恶果。
更关键的是,就算援兵将李自成击退。
一旦建奴冲出黄得功的包围,或者宣府镇失守,那么京师将岌岌可危。
李邦华犹豫良久后摇着头说道:“如果非要派兵支援的话,也只有蓟州的王永吉和高第可以用。”
“但是...蓟州之兵除了王永吉的三千多骑兵外,其余都是守军,与李闯贼作战并无多少胜算。”
李邦华的意思很明显,现在的大明朝承受不起失败。
如果非要派王永吉他们驰援大名府,周遇吉战败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再次发生。
崇祯深谙此理。
他紧闭双眼,思考着对敌之策。
李自成用的是围而不攻之策,大名府有一个月的存粮,就算派兵去救也不用急于一时。
山海关的济尔哈朗虽然只是佯攻,可是一旦发现吴三桂有异动,他会毫不犹豫的下达进攻命令。
密云的多尔衮虽然与黄得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但是看不到他进攻的欲望和时机。
宣府的多铎则全力围攻宣府镇,誓要将阎应元和宣府镇踏平。
崇祯睁开眼,看着李邦华说道:“李阁老,朕以为大名府可以救。”
“陛下...”
“李阁老不要急,先听朕说!”李邦华刚要说话被崇祯打断。
李邦华无奈的点点头,毕恭毕敬的站在原地认真的听了起来。
“陛下,臣...”李若琏正打算离开,被崇祯伸手制止。
“你在一旁听着就行,不必离开。”
崇祯的目光再次看向李邦华:“李阁老,朕的意思是先击溃多尔衮或者多铎所部人马,迫使其退外关外,然后再派兵驰援大名府与李自成决战。”
李邦华不说话。
道理他都懂,问题是怎么击败建奴?谁能击败建奴?
他们在关外数次击败大明边军精锐,战力可想而知。京师附近之兵,除了黄得功有一战之力外,其他人基本没有胜算。
崇祯继续说道:“朕打算给多尔衮使一出瞒天过海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