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午夜,方圆四里的土城,异常幽静,只有更夫游走黑暗之间,穿街过巷,时不时的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程伟连入五户普通人家,都没弄明白身在何处,按理说应该是在厦门,但闽南语晦涩难懂,问到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只好潜入县衙后院。这才得知,此地确为厦门,不过此时叫同安,归福建路泉州所辖。
“是北宋初期啊!”
翌日清晨,程伟乘船北上,相关记忆在心底苏醒: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9年。
《宋史·本纪第七》有载:“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丁卯,紫云见,如龙凤覆宫殿。戊辰,大赦,改元。”
“是历史上有名的天书政治开局之年,也是东岳帝君、碧霞元君正位之年,是有史以来最为富裕的年代,也是道佛最为兴盛的年代。”
程伟如是想:
盛世繁华背后,昏君倍出,徽钦二帝成为千古笑柄。
《宋史·钦宗本纪》有载: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众皆披靡。金人焚南薰诸门。
郭京号称身兼佛、道二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法”,可生擒金将退敌,徽钦二帝深信不疑,授以官职,赐以金帛数万。
结果,事到临头,郭京竟然跑了,还是在出城作战之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之中。
“未必是假的啊,这个郭京恐怕不是一般人。”程伟暗自寻思道,“肯定是亲眼看见了什么,才让徽钦二帝深信不疑,他到底是谁呢?靖康之变发生在百年以后,若是佛道中人的手笔,应该已经开始布局了。”
“现在是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下旬,宋帝赵恒会在十一月登泰山封禅。”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两者合二为一即为封禅。”
“史书明确记载泰山封禅的帝王共计六位,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可能是因为澶渊之盟不被历朝历代所认可,导致后世帝王都羞于与宋真宗为伍,泰山封禅变得鸡肋起来。自赵恒以后,历代帝王再也不愿意举行封禅大典。”
“其实,赵恒没有那么差,一纸盟誓换来百年和平,前所未有之创举,其影响深远,甚至贯穿了下一个千年的华夏史。”
“自古以来,蛮夷入侵,劣势之下,御驾亲征的帝王能有几人?只有赵恒一人!”
“至于,寇准挟持赵恒御驾亲征一说,只是戏言。赵恒亲征,车驾行至半途,后方传来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死的急报,真宗便命随行的参知政事王旦权东京留守。行前,王旦问:‘十日不胜,何以处之?’赵恒说:‘立太子
。’这样的皇帝还能苛求他什么呢?”
“历代帝王根本没考虑过北宋初期的具体国情,华夏历经五代十国之殇,满目苍夷,人口锐减,黎民百姓需要时间来修养生息。再加上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幽州,兵败高粱河,伏尸三十里,数万精锐禁军一朝丧失殆尽。从此,中原政权和塞外游牧民族攻守易位,宋军再也掌握不了主动。”
“历史又一次证明,既然有坑爹的儿子,也会有坑儿子的爹!”
“继位之初,赵恒遭遇宫廷政变,明德皇后李氏汇同宣政使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隆,谋立赵光义长子赵元佐为新皇。政变虽被挫败,却无人因此丧命,作为最重要的当事人,赵元佐自由自在的活到了赵恒故去。”
“事实证明,赵恒不止是一代仁君,也不愧为一代明君,虽无开疆拓土之功,却能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真宗后期,天禧元年至天禧五年,国库收入、盈余攀登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还是在耗费巨资的东封西祀之后。”
“《宋史·食货志一》有载: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
“大名鼎鼎的占城稻,就是赵恒先在宫苑中试种,然后逐步推至全国。占城稻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宋朝的粮食产量登上古代最高阶。到了徽宗时期,人口最多达到1.2亿,人均粮食占有量却能达到1400斤以上,还是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引进占城稻受惠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