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药消耗殆尽,车阵被突破。戚家军立即组成鸳鸯阵,与敌人拼死搏杀,战至傍晚,全部阵亡,宁死不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卢常捷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
“战场上尸体相枕,到处都是倒下的人,老汉我当年的兄弟们已经是人人带伤,而鞑子人多,密密匝匝围了好几重,夜幕将至,他们又冲了上来,旷野上到处是箭矢和火光……”
卢常捷说到此处已经是老泪纵横。
“陈策、童仲癸与戚金几位将军本来是可以突围而走的,但看到兄弟们大多殉国,他们不肯独活,转头带领仅有的亲兵与鞑子搏命,至此,整个川浙军团全部殉国。小老儿我当时中箭落水,身体飘飘浮浮靠了岸边,这才捡了一条命,不过全军战死,唯我独活,我实在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说着此处,罗虎才发觉自己的眼睛也已噙满泪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哪怕是前世生活在现代社会时也是这样:从来不为生活之艰哭泣,从来不为儿女情长哭泣,但是每每看到诸如抗战、援朝等一些视频或是电影的时候,竟然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或许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吧。
罗虎的泪水让卢常捷为之动容,虽然他看不上大顺,但对眼前的这个年轻将领倒是产生了一点惺惺相惜之感。
“老人家,本将军相信你了,既然你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加入顺军,我也不难为你,但银子还请你拿回去,在这运河上讨生活不容易,留着让儿孙吃几顿饱饭吧。”
银子卢常捷还是没有收,他一声“多谢”之后,便转身走了,背影依旧硬朗,好似岁月从未损折过他的风骨。
卢常捷走后,罗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浑河的英灵让他自责。这是什么时代,这是明末,这是一六四四年,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一个衣冠即将不在,文明即将摧残的转折点,满清的入关将给华夏文化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剃发易服,跑马圈地,更不要说一系列的反人类行为的发生。
身处这个时代,身为一个穿越人,我不该做点什么吗?
听过了卢常捷讲述浑河之战,罗虎终于彻底放弃了退往山东的想法。一味躲避是不行的,哪怕自己能在山东站稳脚跟,山东也会很快遭到满清的打击。因为李自成一旦在山海关兵败,没有了蓟辽地区的阻挡,满清的军事力量很快就能到达山东,山东最多为自己赢得半年的时间,而半年的发展,罗虎明白决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积攒出抗衡满清的力量。而辽西,他一定要去,既是为了华夏文明也是为了自己,只有把满清先挡在关外,让他们和李自成形成长期的撕逼作战,才能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发展。
可是自己这数千人如何抵挡住满清的十几万兵马,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六四四年是个特殊的年代,罗虎在前世因为喜欢历史,对一些历史细节了解的比较清楚。吴三桂和李自成开战后其实很快就支撑不住了,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大军及时赶到才渔翁得利夺取了山海关。
罗虎的军队只要在宁远一带阻滞满清四五天的时间,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
只不过这需要必死的决心,到时候自己和这些兄弟们将全部战死。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罗虎用手使劲拍打着自己的额头,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在脑海里灵光闪现。
辽东是满清的老家,可谓是龙潭虎穴,但是……知晓历史的罗虎忽然想到一个细节。他曾读过顾城先生的《南明史》,其中说道:多尔衮得知大顺军逼近北京后,征发了国内“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的男子,也就是说满清国内除了垂老之人和身高不到车轮高的小孩,已经全部调动起来,为这次入主中原效力。这次他们都后方比数次出塞劫掠时都要空虚,除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一部守卫在沈阳周围,其他城池几乎形同虚设。
自己手下有兵三千,直接登陆辽东,还不把兵力空虚的满清搅出个天翻地覆来?这一世,命运给了你一次搅动风云的机会,你会为了安逸的生活而苟且逃避吗?自己这颗小石子,或许能在历史的漩涡里砸出惊涛骇浪来。
这一计划是如此叩击人的心房,想到这里罗虎激动万分,去了辽西之后,把辎重和家属放在宁远城不远的觉华岛,然后分兵,一路守卫宁远城,一路袭击辽东,双管齐下,尽可能的拖延满清西来的时间。
只要辽东这一路能得势,宁远就能减轻压力,若时间一过,也可就此放弃,用舰船把守宁远的士兵都接回觉华岛。这样既能完成李自成交付的任务,为华夏守住山海关,同时也不至于搞得全军覆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