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发生的第二天,鲍福做出一项决定:在村子北端建设一个新的家园,迅速脱离这个是非之地。
桂晴当即提出异议:“现在奶奶已经上了岁数。虽说身体还算硬朗,但咱们早晚不在跟前,能行吗?再说村里人会不会说闲话?”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咱们只是搬过去居住,并没有分家,吃饭什么的还在这边。孩子们除了小圣跟过去,其余的都在这儿。因此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昭阗两口子、二瞎子、机枪、老夫人等一伙人的扰乱,另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咱舅的那双黑手你想,他们一帮人再野蛮,也总不至于再到北边的新房子里去抢劫吧?到时候我把吃的用的统统放在新房子里,随用随拿。反正两处又没有多远的路程,说话工夫就到了,这样多好啊!以后咱们心情好的时候就在这边多呆一会儿,心情烦的时候就立即转移。这样一来,能减少许多麻烦事儿。那老夫人就是想多看一眼你的‘脸子’也做不到了。常言道:‘远者香,近者臭。’只怕这一远离,咱娘也会改变许多。”
“我看行。”桂晴高兴道“不过还有一条,眼下就要进入中秋了,起墙好说,每隔半个月起一茬,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就可以上顶了,问题是砖瓦这一时半会儿的咱上哪儿弄去?”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李庄正好有人定好了砖瓦却又改变了主意,现在正叫嚷着转让呢,咱只要跟他打个招呼不就齐了吗?”
“那明天咱就动手?”
“晚一天不如早一天,我准备今天就动手,弄好了年前咱就能住上新房子。”
“使不得,使不得。”桂晴连连摆手“年前咱只能看到新房子。那墙壁什么的都还没干呢,屋里潮得很,你能吃得消吗?”
“哈哈哈,我这不是心急吗!那年后咱肯定搬过去喽。嗨,明天能搬过去才好呢!”
“你呀,干什么事儿都是一声。好,我赞成!”
农村有句俗话:“跟谁不睦,劝谁盖屋;跟谁不和,劝谁喂鹅。”看来老百姓把盖房子的事儿看得是多么的劳神伤体啊!当然,就现在来说,只要你有钱,想盖一栋房子那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儿。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中国贫穷的农村想盖一栋房子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整个工程耗时耗力不说,单是备料就够你头疼的了。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你想买什么,卖方老跟在你的屁股后面转悠,只要你有诚意,大不了咱来个“八折优惠”如果你运输不方便,那没关系,咱有的车辆,送货上门那是咱份儿内的事儿!一切都随了你的心愿后,人家还会奉上句:“初次合作,非常愉快,欢迎您经常光临蔽店!”可那时,你想买东西,哼,你得先学会当孙子。如果你运气不好,光一根铁钉,就够你忙活三天三夜的。你觉得什么都齐备了,可是在上顶的时候有一个螺丝帽不合适,就有可能让你急得彻夜难眠。一栋房子盖下来,你整个的就跟从阎王爷跟前走过一遭似的。所以,用老百姓开玩笑的话说,只有跟你不和睦的人才会劝你走这一步路的。
前面说过了,鲍福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许多行道他一看就会,只要做起来,管比你行家出手利落。盖房子也决不例外,据工程队的人讲,从打地基、砌砖,到上梁、布瓦、抹墙等整个工序他都做得有声有色。只可惜这么大的工程并非一人所为,否则鲍福敢一人独揽下来。看来他大显身手时候又要到了。果然,仅仅三天工夫,他就把前期工程所用物料全部准备停当。除此以外,拉土的拉土,运砖的运砖;木工在这边忙碌,夯手在那边吆喝。一切都处于紧张有序的状态之中。很快,第一茬泥墙起来了。
这中间,一家人除了两个老太太在家里忙着做做饭烧烧水以外,其余的包括最小的孩子都投入到工地上去了。小的们至少可以搬搬砖递递水什么的,总能派上用场,用鲍福的话来讲,这叫:“是蝼蛄都咬草。”
正当这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冯水新一家人又不高兴了。特别是碧月,这几天一见到学智就给脸子看。学智无论多么诚心诚意地找她攀谈,她都不给面子。学智非常纳闷,只是由于这一阵子工地上的事情太多,他也只好把碧月的事情暂时挂在脑后,心想,等过了这一阵子再跟她谈。
但是,情况的发展又不由得使学智的眼睛一愣:就在冯水新来工地的第二天,碧月又满面笑容地跟他和好如初了。嘿,这姑娘,恼也是她,笑也是她,究竟着了什么魔了?
学智是何等的聪明呀!这孩子晚上趴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左思右想,碧月他爹究竟在工地上说了些什么?好像没说什么呀!那么爸爸又告诉他什么了?学智又摇了摇头。再仔细想想,哦,对了,爸爸好像把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儿说了一下,爸爸自始至终都在重复那些话:“咱惹不起还躲的起呀?大哥,这就叫:‘眼不见心不烦。’反正我搬出来了,你们今后就是闹破大天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学智不由得笑了。
原来这片宅基地是按学智的名分分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产生许多猜疑。“这八月的天儿,地里马上就要忙起来了,鲍福忽然盖房子干什么?”“也许人家想娶儿媳妇吧。”“瞎说,小圣该多大!再说他还上着学呢。”“废话,光兴你长就不兴人家长了?再过两年总可以了吧?也许鲍福正在为儿子张罗亲事吧。”“有道理,这孩子很成器,最近这段日子上门提亲的可不少,有好几家子都打听到我的门上来了。”“我听说女家不是咱这边的,前一阵子小圣到省城里演出,被哪个当官儿的女孩子看中了。”“我说呐,那么多提亲的,人家愣是连眼皮都不翻。原来人家早有目标了。”
这样的猜疑颇为流行。仅仅几天的工夫,整个芦花村的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工地上的小伙子们自然也会跟学智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小圣侄儿啊,听说给你说的媳妇儿很俊,方圆百里的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是真的吗?”“弟弟呀,是不是在省里挂的?你们那个了吗?”“好小子,真棒!出门没几天愣是让你给弄来一个。”“你老岳在哪个部门工作?”“小子哎,你知道娶媳妇是干什么的吗?小心,别漏进去了!”
一晃就到了中秋节,庄户人家没几个闲钱儿,也就草草地过去了。
地里的活儿开始一天比一天重起来。经过了这一阵子繁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前一阵子家里烦心事儿的折磨,鲍福觉得身体有些不支。但是每逢从地里走来看一眼新起的半截墙壁时,他满身的不舒服又都会烟消云散。
这天傍晚,他下晌回家后,独自坐在屋里闭目养神,忽然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只见学智神情恍惚地向他走来。
“到底怎么啦,这么无精打采的?”鲍福责备道。
学智仍打不起精神来。
“怎么了,你?”鲍福更加不高兴起来。
“有件事儿我也是刚刚听说,不知道是真是假?”学智坐下来,惶恐地说。
“到底出什么事儿了,这么紧张?”最近以来,鲍福在这个院子里听到的坏消息太多了,他甚至都怀疑这个地方的风水有问题了。看到学智这么紧张的样子,他不知道又有什么不幸降临了,他的神情也跟着紧张起来。
“**逝世了。”
天哪,我没有听错吧?他下意识晃了晃脑袋,眼睛一眨也不敢眨:“你再说一遍。”
“**逝世了。”
鲍福不敢再问下去了,他只觉得满脑子都在轰轰地响,仿佛有万架战斗机同时从耳畔掠过。这不可能,**怎么会死呢?他老人家不是万寿无疆吗?万寿无疆就是永远都不会死的。仿佛有另一种声音在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不是也已经死了吗?**不是跟他们一样吗?他心里却说,**跟他们不一样,**会永远活下去的,即使会死,也决不会在我们所能预见的将来发生,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会看到的。
鲍福又想起了几天前读过的报纸。是啊,报纸上不是说,**的身体非常健康吗?报纸上的话还会有错?另外,几年前**不是还满怀豪情地遨游过长江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敢于在如此大风大浪里铤而走险,这是何等的气魄和毅力啊!你再看他老人家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社会,谈笑之间就创立了三个世界的理论,难道一位濒临死亡的人也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和惊人的胆略吗?
年轻的读者有所不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这位伟人的崇拜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那时,莫说像鲍福这样一位农村青年不敢相信这种事实,就连城市干部都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毛病。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一位普通的领袖,或者说已经脱离了普通生命结构的范畴,而成为万众瞩目的神灵。这种神灵地位的确立要上溯到数年前的文革初期。那时候,在大小会议开始之前,都少不了这样的祝愿:“在开会之前,首先祝愿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祝愿之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竟然千篇一律,一字不差。然后会议正式开始,但在讲话之前,还少不了先来一段“**教导我们说”在会议进行当中还会不时地插进几句口号,如:“誓死捍卫**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定要牢记伟大领袖**的教导!”“把**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谁反对**,我们就要跟他斗争到底!”等等。后来一些人觉得这样做还不过瘾,又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套“早请示,晚回报”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当身处云南边陲的农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向**“回报”工作时,远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能听到吗?如果听不到,这又跟逢年过节老太太端着一碗水饺向灶王爷虔诚祈祷的情景有什么不同?总之,那时候**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