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武器是三八大盖,而我们的大刀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首先要刀沉的特点,以‘磕’来拦开三八大盖,伺机贴近鬼子,这时候,我们回刀往往比鬼子回枪要迅捷得多,抓住这个时机,再‘砍’,提高命中率!”
两口大刀在月色映照下,闪着银光。“呛啷”一声,两口刀撞到了一起,长海退了两步,在原地站稳。而正华的步伐已乱,退了几步之后险些跌倒。正华怕团长误解,赶紧说明道:“团长,我这次可不是让您啊。”
长海笑道:“我知道,要是直假都看不出来,我还能带兵吗?好了,再来!”王长海这时候已经非常喜爱这名新战士,恨不能把自己一身的本领全都传授给他。
却说二十九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抗击东洋倭寇。而东洋倭寇也无时无刻的窥视着继续入侵的机会。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关东军扶植伪满洲国,这期间,尽管有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纷纷要求当局对日抗战。但是,当局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国际干预”上,同时,又怕事态进一步扩大,从而态度暧昧,对日一再妥协。而日本方面趁此时机,在暗中不断的调兵遣将,进行步步紧*。他们的侵略野心绝对不会仅仅满足于东北三省,而是整个中国,甚至全亚洲、全世界。
山海关,又称“榆关”,为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所建,这坐雄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所谓“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的两京是指关内的北京和关外的沈阳(盛京),山海关正是处在两京的咽喉要道上。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开山海关门,引得清军入关。而今天,日本侵略者想把魔爪伸进关内,山海关自然就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八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突然炮击山海关城,然后,反诬中国军队向其挑衅。第二天早晨,山海关上空响起一阵阵轰鸣的声音,那是两架日本飞机*到关城上空,做低空盘旋,而关城外的站台上,则有一辆日本关东军的铁甲车在“示威”,与此同进,日本关东军的一艘航空母舰、两艇驱逐舰也直*秦皇岛。一时间,东洋倭寇的、陆、空三军,像掀起一阵狂风恶浪般,想将山海关一口吞没!而当局的态度则是“……和战之策未定,防事固未及筹,援兵亦屡求不应……”竟然与日方与“事出误会”四字达成协议!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这是公历的新年,如果不是有强盗来侵犯,战争一触即发,这原本应该是一个热热闹闹,鞭炮齐鸣,华灯放彩,家家户户欢庆的日子。然而,山海关城内,家家户户却早早的关门闭户,街道上寒风凛冽,一片萧条。
就在这样寂静的夜中,猛然传来几声“轰隆隆”的爆炸声,关城内,全城震惊,中国守军纷纷紧握着手中武器,做好战斗准备。
这一连串的爆炸声,与“九一八”的柳条湖爆炸声如出一辙,是日本关东军为他们即将发动的侵略行为寻找借口而再一次故伎重演,是强盗们所施的“苦肉计”―――他们用手榴弹在宪兵部的大门前制造了一起爆炸,然后嫁祸于中国守军,并以此为借口,向南关和车站发动进功。
当局的软弱妥协,并不意味着中国无人。南关和车站的防守哨兵们本着一个军人的天职,拼着一股血性,对侵略者奋起反击。最终将侵略者驱逐出了防区。
强盗因为偷盗行为被失主给揍了,却反而向主人提出赔偿要求,这就是强盗们的那一套逻辑。次日凌晨,日本方面就向中国当局提出四项条件:第一,南关防区的警戒由日本关东军负责;第二,撤退南关的中国驻军;第三,撤退南关的中国警察及保安队;第四,撤退关城上的中国守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