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孔融让梨”,就是讲孔融的好人好事。但不知为什么,孔融长大以后反而没有以前乖了。他跟着袁绍的时候,骂曹操,跟着曹操又转而骂孙权。他也许一直都没有意识到,作为名人,骂人也是要讲艺术的。
站在袁绍的立场上,孔融骂谁他都会高兴的,没准还会主动地鼓一下掌以表嘉奖。但曹操就不同了。在曹操眼里,袁绍不过是一个军阀,孔融则是一个金字招牌。俱往矣,袁绍这个名字已叫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难道你孔融的名字比当年的袁绍还要响亮吗?所以没有杀你,不是你有名望,不是因为你的祖宗爷爷叫孔子,而是我曹操心情一时很愉快,收留了你还给了你一个官做,天下人谁不说我是大英雄?
曹操心里的这些小心思,没有引起孔融的足够重视。我行我素,却不审时度势,大概就是这些世袭子弟们的致命硬伤。三国鼎立,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在刘、孙两家之间玩手腕,关系到我曹家今后的命运走向,这么重大的课题是你孔融可以插手的吗?
据《三国志》说,汉帝一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曹操终于开始对孔融下手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可以这样说:孔融之骂,天下闻名。但无论你如何闻名,总该有个期限吧?现在,你可以歇息了。
曹操关于孔融下课的说法,不论理由多么正大光明,但在我看来,还是无法逃脱小人之作的嫌疑。原因很简单。孔融曾经与曹操为敌,罪不可赦。孔融骂天骂地,就是不骂刘备,罪加一等。这才是孔融之死的真正内涵。
但曹操和孔融都没有想到,后面所发生的事情。《三国志》接着又说了一句:“(融)二子年方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
孔融就罢了。一是他早已捆绑好了,已难有作为,二是想安排后事,也无法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只有徒劳地伤心罢了。最为坐立不安的,恐怕就是曹操了。能让英雄心惊肉跳目瞪口呆的,肯定不是年龄,而是二子临危不惧的精神。我想,曹操肯定是吓坏了。并且,他一定会不断地追问手下:是真的吗?他们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是真的。谁都不相信的事情,偏偏就是真的。正如我们谁都不相信金童一般的诗人顾城会突然挥起屠刀斩杀爱人一样,曹操还是杀气腾腾地说出了那个字。也许,曹操在说出命令的时候,会很痛苦。毕竟,孔融之罪还不能灭其满门。但曹操同时一定又在想,如果留下他们,将来会怎样呢?他不能不为他的子孙们,扫除一切隐患啊!所以,曹操接着就说出了他的心声: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负我。
万幸的是,顾城尚存一丝善念,没有将恶施加在小木耳的头上。如果我们可以假设,小木耳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妈妈”,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让那两个不过八岁的小孩子,马上丢开那些可恶的棋子,哭叫着喊一声“我要爸爸”。如此,这两条小生命是不是就可以保全了呢?
但转念一想,我又有些羞愧。历史是无法篡改的,童真是不能玷污的。以幻想和机巧去苟且营生,即是出发于善,终点也必将要归于恶。舍此无它。
何以忘忧
晋时有两个好朋友,开始都没有什么成就,做的都是默默无闻的秘书工作。不同的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