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 、 、 、 、 、
细细寻味,黑板上的这四条成语若首条一换则可由‘李杀人了!’而组合成意图不同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杀人了,李!’
很明显前者重在告知众人犯案凶手乃是一李姓之人,为揭露之意;后者侧重于提醒李姓之人要小心杀人凶手,为警示之意。
然而事实却是黑板上的四条成语并未按照这两种意思进行排列,而是有意打乱了排列顺序。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形有多么的急迫,被害人咽气前为何还要做这等故弄玄虚之事?唯一的解释便是死者想要以此方法来同时表达出上述的两种意思,换句话说,李姓之人杀害了某人,而这个所谓的某人临死前又提醒另一李姓之人要小心警惕!
当然这只是甄时峰的推测而已,不过此番推测则巧妙地将两条本已无关的线索串联在了一起。回到刚才的那张表白纸条,纸条本身虽破旧不堪但上面的字迹却是相当工整,与黑板上的粉笔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将表白事件与杀人事件放置于同一急迫的情形之下,即杀人时的情形,那么被害者急需提醒某人,表白者急需表露心意,而作用的对象均为那名叫做李玲玲的女生,这样一来二者不就恰好构成了死者与凶手之间的关系么?如此,行凶动机也可顺理成章的探导出来,即为情杀。
推理至此,真相也渐渐浮出了水面。峰哥随手扯下了那张座次表并站在教室后方端详着整间教室的布局,以此为观察点,李玲玲所在的位置处于空间的左上方,李璇即为左下方,另外四名李姓男生分别就坐于空间的四个角落。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此四人的位置是如此的奇怪?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
甄时峰根据上述得出的结论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若为情杀,那么这四名李姓男生之中恐有二人恰为情敌。为了避免矛盾冲突,班主任刻意将他们调至比教室边角线距离更远的对角线的位置,当然照顾到其他人的情绪,余下两名李姓男生也分别调到了另外一条对角线处,以彰显公平之意。而玲玲位于教室的左上方,那么这一对情敌势必是在右上左下的对角线两端,如此便可防止与玲玲进行过多的接触。
至于另外一名关键人物李璇,她在此案件中恐怕是扮演了凶器的提供者或被提供者的角色,她的位置与左下角李姓男生的位置极为接近,因此那盒细针很容易就能拿到手中。
杀人者:李显,被害者:李明,关键人:李玲玲,涉及人:李璇。
为验证自己的猜测,峰哥便将表白的纸条与该男生书本上的字迹稍一对比,真相果然如此!
从最初的线索点到接下来的连接条件,再到如今的案件组成人员。以假设条件为基础,利用大量的推理论断进行填充,最终得到一最为接近真相的合理结论,这正是逻辑推理的魅力所在,同样也是身为侦探的甄时峰的强大之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