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对面农庄,垒成一个人造土丘。
栽种草籽和果树以后,看似是一个自然土坡,实际上是在平原上的一个制高点,在上面又搭了一个农家常见的看管窝棚,日夜派驻人手在上面对周边进行观测。这边因为是平缓的地区,这个观测点观测范围极大。
李文娟的无线电商行已经在筹备之中,各种设备正在海上往上海发运。等到各种零部件到了,还要组建几台大功率的电台,计划中就要在农庄放置一部,配一个报务员驻扎。
联络才是第一要务,无论如何,这边都是敌后。脱离和根据地上级的联络,他们将非常被动,形成立体的空中通讯联络才是最为保险的手段。
日后局势如果持续恶化,发展到了蒲素预计中的地步时,起码他这边有几个渠道可以发报。李文娟现在掌握的一台,俄罗斯商会的俄罗斯之声,以及农庄内的一架。额外的,还有一个现在在众人面前已经完全消失的马大夫,海格路的诊所里那边还有一个小功率电台。
必要的时候,他可以轮换进行收发,让敌人的无线侦测掌握不到呼号的规律和频率,定向侦测也就无所适从。比如今天在这个时间段侦测到了范围在辣斐德路,明天又来蹲守想进一步确定范围时,信号却完全消失,却在另一个方向出现了新的频率,跑去那边蹲守以后,又发现了一个陌生的……
他不知道原本的”灯塔“有多大能耐,能够在上海经营多年屹立不倒,一直没有被破获,应该有着独特的一套敌后经验。但是他自信,自己现在建设中的这个体系,已经把自己所学到的大多数特工情报知识和经验都付诸了实践,成型之后绝对是一个高效的机构。
上级不遗余力的对他进行支持,能给的都给自己提供了,派来的都是边区的精锐和专家。想必是下了大决心在上海这个心脏部位,另外打造一个体系。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和他明说,应该是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只是从上面的行动来看,这个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他心里清楚,”灯塔“和他的情况完全不同。那边的作用是调度,起到的是上传下达和协调的作用。是之前上海所有地下工作者的管家,也是每个特工的依靠。所有的同志在上海遇到情况首先想到的就是和她联系,寻求帮助和建议。
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和她联络的特工其实都不是她进行直接管理,也不是她的直接下属。所以那些人里难免鱼龙混杂,蒲素绝不排除那些人里就有变节分子。
实际上光是这一点,“灯塔”以及上级又何尝不清楚?但是”灯塔“任务繁重,分身乏术,没有能力进行甄别,而上级也鞭长莫及。
所以蒲素的额外任务里就有甄别和肃清一项,只不过其实他是连“灯塔“都有所怀疑。现在重点是优先发展自身,等这边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之后,他现在又不缺人手,届时会根据潜伏在上海的同志名单,会安排进行详细的排查。
所有情报人员最痛恨的就是内奸。学长顾楫就差点栽在内奸手里,他自己前不久也同样命悬一线。这也是他对这批同志,内部严格进行监督的最主要原因。
内部一旦出现蛀虫,外功练的再好也不堪一击。比如要塞的构造和防卫,作坊的隐蔽船坞,农庄的实际性质,这些地方无论营造的多么隐秘,只要内部一旦有人出卖,基本就是一捅就破。
内松外紧的这个敌后策略,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在这边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但凡发现有谁苗头不对,侦查队员汇报上去,政工干部就会立刻对其进行排查。严重的会控制其行动,在合适的时候遣送回根据地。
这是一条铁的规矩。任何人都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容易引起误会,想都不要去想。
如果有的同志在边区那种艰苦的条件下都能适应。到了上海这边日常好吃好喝,任何事情都由后勤安排好,反而产生情绪,思想上流露出不满……那么对不起,政工干部谈过话后,可以立刻根据情况限制其行动,等候派遣回根据地,在那边继续啃他的窝头和日寇进行正面战斗。
天天过苦日子时没啥想法,一旦过上好日子了反而东想西想?有这样的人吗?真的有!而且还不是少数!人性就是这样,看起来很不好理解,实际上发生起来非常自然。
边区那种氛围,是正面战场。生存为主,想不了其他什么。周边人包括首长,待遇都差不多,也没什么可以多想。而到了上海,首先思想上容易松懈,还会有出差的这种错觉。把在这边的时段当做一个短期行为,而且不把蒲素以及其他临时安排的干部当回事,在他们看来相比根据地时的干部和上级,蒲素他们缺乏了一些权威性。
另外就是上海本身就是个摩登的大都会,五光十色充满着光怪陆离。哪怕在农庄,爬到高处都能看到十里洋场的闪烁霓虹,对一些人散发着神秘而又具有诱惑的光芒。这座城市充满了欲望和挑逗,对很多人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哪怕是特战队员和侦察组,蒲素都让他们时刻保持在两组同时出动的状态,形成相互制约和牵制的局面,而说起来是策应和掩护。这也是一条死规定,单独不能外出,单独小组不经过批准也不能行动。两个小组,人数多了,哪怕大部分想违规,也总有一两个守规矩的,让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
正因为他了解人性,所以从不打算考验人性。没必要进行那种考验,结局往往千疮百孔。这些同志无论怀有何种伟大的信仰,首先都还是活生生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规定来执行和保持,包括他自己在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