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坦克师完了,一辆辆虎式、四号、山猫等坦克组成的滚滚钢铁洪流涌上了米哈切夫斯基少将先前所在的山坡。
当阿帕纳先科听到了谢廖沙的报告后只觉得一阵无力的感觉涌上了心头,只是短短的三个多小时,被自己寄以厚望的坦克师就这么没了,这个打击对于一心想要击败华夏军队,将华夏人赶出苏联领土甚至挥军杀入华夏的阿帕纳先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谢廖沙少校担心的看着阿帕纳先科,从今天早上发起攻击到现在,部队并未如同预想中的那样可以势如破竹般的攻克华夏人的阵地,华夏人甚至还对他们发起了坚决的反击,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华夏人早就在酝酿着对他们的进攻,毕竟十多万大军的调动以及进攻准备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仗如果苏联战败了,那么短时间内苏联已经没有能力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反击,这也意味着华夏人可以在西伯利亚……最起码是西伯利亚南部自由活动甚至是迁徙百姓,而这一切的责任都要归咎在他们的头上。
越想越心惊的谢廖沙惊恐的问道:“司令员同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还下令部队继续进攻么?”
阿帕纳先科也有些为难起来,从目前的战局来看,胜利的天平已经向着华夏人倾斜了。这并不是说喊几句口号就能扭转的。装甲部队没了,空军也遭到了惨败,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继续打下去就只能依靠手里头剩下的十多个步兵师了。
好吧,十多个步兵师以及两个炮兵师炮兵旅上千门火炮,共计二十来万的兵力看起来似乎依旧是兵多将广,但打仗可不是拼人数,随着空军的失败华夏人已经取得了制空权,再加上对方的装甲部队基本还完好,可以说如果再继续进攻下去的话胜利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最为远东方面军的司令员,他不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那点运气上。
考虑了不到一分钟,阿帕纳先科便果断的说道:“马上命令321师和364师对华夏军队进行阻拦,其余的部队立即向乌兰乌德撤退!”
“什么……撤退?”
谢廖沙立刻就懵逼了,喃喃的说道:“司令员同志,我们正在对华夏人发动进攻啊!”
“进攻怎么了,你也不看看我们现在还能进攻得下去吗?”阿帕纳先科咬牙切齿的说。
谢廖沙闻言也呆滞起来,如今的情况已经不是苏联红军进不进攻的问题,而是华夏人愿不愿意放他们离开的问题了。华夏人天上掌握着制空权,地面上还有装甲部队,苏联红军虽然名义上兵力依旧占据着优势,但如果真要玩对攻的话就算是再乐观的人心里也明白真要拼到最后十有八I九苏军要输掉这场战役。
良久,谢廖沙才憋出了一句话:“司令员同志,莫斯科方面可是命令我们向华夏军队发起进攻,然后趁机解放蒙古全境的啊,我们要是就这么撤退乌兰乌达的话莫斯科是不会放过您的!”
阿帕纳先科淡淡的说道:“如果用我一个人的性命能换来整个远东方面军的,那么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么简单的算术题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么?”
“司令员同志!”谢廖沙的眼眶顿时就红了。
阿帕纳先科正色道:“好了,谢廖沙同志,你已经是一名校级军官了,应该明白战场是不相信眼泪的,现在请你马上传达我的命令!”
“是!”
苏军这么明显的动作自然瞒不过盘旋在天上的侦察机,当苏晋收到侦察机的报告时他冷笑了起来:“老毛子终于怕了,可是想走的话问过我的意见了吗?”
一旁的邱立华也兴奋起来:“长官,老毛子既然要跑了,那我们是不是立刻派出部队进行追击?”
“不忙?”苏晋摇了摇头:“你可别忘了,阿帕纳先科可是还派出了两个师的部队进行沿途阻击呢,我们如果这样追击过去的话肯定会遭到苏军顽强抵抗的。不过现在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制空权,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的话岂不是对不起那些浴血长空的空军将士了吗?你马上通知空军,把所有能调集的轰炸机攻击机全都调过来,我们好好的给苏联人上一课什么叫做地毯式轰炸。”
看着苏晋脸上那冷酷中带着些许嗜血的表情,邱立华知道苏联人要倒霉了……
“砰……”
一声闷响在办公室里响起,斯大林愤怒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这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这个怕死的懦夫,他不配当一名方面军司令员!贝利亚同志,你马上派人去把这个胆小鬼给我押回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为什么违背莫斯科的命令擅自逃跑,他难道不知道这么跑了会产生多么恶劣的影响吗?”
看着陷入了暴怒中的斯大林,坐在一旁的沙发中的将军们全都噤若寒蝉不敢作声,阿帕纳先科率领的远东方面军在蒙古国边境遭到失败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苏联的高层,尤其是斯大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明明已经给阿帕纳先科派出了有力的支援部队,可他却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把这些部队给弄没了,这还不算,他竟然还擅自下令部队后撤,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话就等于把乌兰乌德到鄂嫩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拱手让给华夏人了吗,要是乌兰乌德再失守的话那就等于整个贝加尔湖地区全都要丢失,这个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此时坐在沙发上的将军们有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元帅铁木辛哥大将、陆军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以及朱可夫等一众高级将领,而担任内务部长的贝利亚作为斯大林最忠诚的狗腿子则是面无表情的站了起来,就要出去执行斯大林的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