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看了杨夏一眼,这家伙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会说了?心头有些奇怪,但当着外人的面,也没问出来。
“呵呵,我知道。林队长说,杨夏是我们生产队的秀才,以后会多安排一些要求计算的活儿。”牛保管员笑着说道。
“谢谢牛大哥,谢谢林队长。”杨夏说着,拿起大秤和绳子,阿莲伸手将一捆绳子抢过去,两人告别牛保管员,沿着村后的坡道,慢慢向山坡上的一圈土地走去。
蔡家湾的地形比较奇特,老马山和另一面叫二道梁子的小山梁,将蔡家湾围成了真正的山湾,这个山湾有如一把巨大的椅子一般。在这个山湾里,最低处也即从巴篓堰处以下,是平地和水田,大约120亩,夏种水稻冬种麦;然后就是与二道梁子平行的一圈旱地,面积大约80亩,只能种包谷、红薯之类,小春一季也可种麦类或油菜之类。
再往上还有一圈地,蔡家湾的人将之叫住“高台地”,这一片地,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间,大约有100亩,这100亩地,因为距离生产队的主体社员距离太远,平时的农家肥施用有限,所以产量也极为有限,今天杨夏要去分的包谷桔杆,就在高台地上。
再过十年,这种包谷桔杆烂在地里都没人要,但现在却是每家人的宝贝。包谷杆与稻草,除了做柴火外,还可以用来喂牛,特别是干稻草,更是冬天喂牛不可缺少的东西。
分配包谷桔杆,真还是一门技术活,因为高台地上有多少包谷桔杆,其实是没有数的,就需要杨夏和陈莲两人先行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斤,譬如高台地100亩包谷桔杆,总计大约有5万斤,那么,蔡家湾人平就可分到170斤,在分配时,就可按这个数字过秤,一家人一堆,写个纸条夹在桔杆上或用石头压着,别人也不会挑错。
包谷桔杆,如果分不够也不要紧,有两三家人没分着,可以用其他桔杆代替,反正是柴火,有的是替代物,不像稻谷或芋头这类东西,如果不够分,到最后两家时就比较麻烦,因为难以找到替代品。
杨夏扛着大秤,阿莲跟在身后,两人将所有的包谷桔杆给大概估了一个数,杨夏让阿莲说有多少,阿莲说有25000斤,杨夏想了想,应该有22000斤左右,但杨夏没必要说破,最后几家人没分的,可用其他桔杆补。
于是,两人开始给所有的包谷桔杆过秤。
这个活儿,其实也不轻松,包谷桔杆,其叶片上有锯齿状绒毛,粘到皮肤上火辣辣地疼,城里人是一定干不了这个活儿的,或者一刻半时没问题,但要干一个上午甚至几天,几乎不可能。
但是,对于杨夏和阿莲两人来说,这活儿却是轻松的。
因为杨夏想到一个主意,即不用过秤,而是“估秤”,即估计这一堆包谷桔杆有多少,不够再抱一些过来,添够为某家人的柴火。
估不准又咋办?其实,估不准也不要紧,原因在于这东西多几斤少几斤根本没关系,别人拿回家也不会过秤,只要大致数字恰当就是了。
估秤并不由杨夏一个人估,而是由杨夏与阿莲两人估,最后这堆包谷桔杆有多重,取两人平均数,如丙人估出的平均数还低于该户人家的应得数,再去抱一捆添加进来就行。
也因为如此,最后分配时,是以2万斤为基准,平均每人70斤,像杨夏的家,6口人就是420斤。420斤的包谷桔杆,一家人全部出动,也要满满地跑两趟呢。包谷桔杆也可以卖给别人,一般在1.5分钱1斤,前提是别人愿意买才行,想起一家6人忙半天,其价值还不到4元软妹币,杨夏心头就特别不舒服。
“杨夏,没想到你这人还特别聪明呢。”分了几块地的包谷桔杆后,阿莲颇有感慨地说道。
确实,如果每一捆都要过秤,这活儿立即就变成了重体力活,速度至少要慢三分之二,而杨夏想出的这个主意,只是轻轻地将比较零散的包谷杆给拢到一起就行。
“呵呵,这办法,只适合分柴禾,分粮食就不行了。”杨夏很有自知之明。
“嗯,我就知道,会读书的人肯定要聪明一些。”阿莲似乎也有点感慨。阿莲去年就从五显庙初中毕业了,阿莲的成绩其实不错,在班上能排到六七名左右,但是,不要说六七名根本就考不上高中,去年去读赤泉高中的,并不是考试而是推荐,在推荐制度下,哪怕阿莲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也不可能把她推荐去读高中。
[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