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之庶子风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学业之难 求收藏求推荐(第3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贾琮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平常温润的双眼,此刻也聚精会神,显得犀利明亮。

所谓的学习效率,除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说白了,无非“专注”二字。

绝大多数都知道,也明白这点,只可惜他们做不到……

三百千等蒙学贾琮已学通,接下来,便是儒学十三经。

如果说蒙学相当于后世的小学,那么十三经的学习,就是中学学习。

所谓儒学十三经,就是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十三本经传。

其中四书五经且不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春秋三传,注释春秋重在史。

《孝经》则为论述孝道的专著。

而《尔雅》则是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通俗些说,就是解读经义的工具书。

十三经为儒学根本经典,将这十三经背熟了理解透了,才算是“中学毕业”。

之后,才有资格和底蕴解读先贤名师的经义文章,如《昭明文选》,《八大家文抄》。

《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组织文人所编,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朝,八.九百年间百余位名家之作。

而《八大家文抄》,则是韩愈、三苏等八位经学大家的文章。

之后还要再读如《国语》、《国策》、《汉书》、《楚辞》等史书,以壮视野胸怀。

读懂读透这些先贤文章之后,腹有经纶,方能开始自作经义文章之路。

而贾琮如今还远未到“上路入门”这一阶段,他还在研习十三经,还刚在积累底蕴的阶段。

实际上,若非贾政将自己的藏书都送给了他,光这些书籍贾琮都置办不齐,也置办不起。

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通常江南富庶之地,一家也只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天色渐明,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

当贾琮听到一些动静,抬起头时,窗外已经大亮。

看向正在往炭盆里添炭的小丫头子觅儿,他道:“现在几时了?”

觅儿忙笑着应道:“回三爷,辰时末刻了,快巳时了哩。”

贾琮点点头,辰时末巳时初,也就是快早晨九点了。

这个年代的计时挺有趣,时辰自不必多说,一天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后世的两个小时。

而所谓的“刻”,是指用沙漏计时,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大约是十四分二十四秒。

另外,一夜又分五更,一更天大概是晚上七点至九点,二更天则是九点到十二点。

常说的三更天了,说的就是十二点到一点。

贾琮从辰时初开始学习,至此已经坐了两个小时了。

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下筋骨。

正巧娟儿又进来添水,便走了出去透透气。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m.cqzfgjj.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